喝汤学问大
东方人的饮食中少不了『汤』,也习惯喝汤。炎炎夏天,清热解暑的汤则增进食欲。天气冷飕飕,来一碗热汤,身子暖呼起来;汤经过熬煮,将食材中的营养释放出来,变成方便消化的食物,非常适合消化功能不佳或咀嚼能力弱的人,如小孩或老年人。然而,喝汤要喝对,才能有益健康!
如何喝汤喝出健康?
1、喝汤看气候/季节
天气炎热潮湿,容易中暑,具有消热、利尿、消水肿功效的食材适合夏日汤品,如绿豆、薏仁、苦瓜、冬瓜、莲藕、沙参、荷叶、山楂等,有助消暑清热。当天气转凉变冷,身体的新陈代谢缓慢,适合以温补和润燥的食材来煮汤,有助贮存能量和活化免疫力系统;例如生姜,韭菜、红豆、当归,熟地、杜仲等。
2、喝汤要看体质
如以“汤”来养生,就得选择以体质相适,健康所需的食材来煮汤,才能得到好处。例如,三高患者适合清爽不腻的根茎蔬菜汤,少喝肉汤;体质虚弱,手脚常冰冷的女性,适合温补汤品。
3、喝汤要看时间
不管饭前喝汤或是饭后喝汤都各有益处。一般人肠胃健康,适合饭前喝汤;反之,如患有胃溃疡、胃酸过多或胃炎的人,不适合饭前喝汤,以免造成消化不良。
建议吃饭与喝汤间隔约20分钟,每次喝汤约100ml以内,才不容易增加肠胃的负担,若经常喝过量,而且汤和饭搅和一起囫囵吃下肚,可能造成消化不良等肠胃疾病。
4、煲汤时间不宜久
广东人有煲「老火汤」的习惯,认为汤煲得越久越够火候,营养也越好。其实,经过长时间的煲煮,许多营养素会遭到破坏。因此,煮汤时间不宜过长,一般以两小时以内为宜。
5、煲汤食材要慎选
选择新鲜食材,同时搭配不同食材,不仅增添汤品的风味,营养更全面。在熬煮时,不易放太多调味料,以免破坏汤的原味。此外 选择低脂肪、低热量的食材来做汤,避免增加健康负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