退休党总支召开“我与上海”主题座谈会
退休党总支召开“我与上海”主题座谈会,
纪念上海解放七十周年
5月23日上午,退休党总支在民生路校区高恒大厦五楼会议室,召开“我与上海”主题座谈会,纪念上海解放七十周年。25名退休党员参加了座谈会。谢莉莉、吴旭光、孙玉琴、黄俊洪、左飙、王菊泉等6名原处级干部、教授、副教授先后作了发言。一些同志作了即兴发言。会议气氛热烈、活跃。退休党总支副书记沈丽英主持了座谈会。
今年5月27日,是上海解放七十周年纪念日。解放以来,特别是改革开放四十年来,上海发生了翻天覆地、举世瞩目的历史性巨变。如今,上海的经济、金融、贸易、航运和科创中心的建设已经取得突破性的进展。目前正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,积极推进“长三角”区域协调发展,向上海制造、上海品牌、上海服务和上海文化新的战略目标奋进。参加座谈的党员满怀深情,畅所欲言,联系自己的切身感受和身边的具体实际,从我与上海的发展、我与上海的情缘、我与上海的高等教育等不同角度,抚今忆昔,回顾展望,畅谈上海和自己生活的巨大变化,触摸上海建设、发展和改革的前进脚步。
原党委宣传部长谢莉莉,本是市教委的干部,因解决家庭困难来到浦东的海运学院工作。她联系自己的三次住房调整和浦东交通事业的巨变,十分感慨地说,改革开放初期,浦东十分落后。一到夜晚,就和农村一样,我和女儿走在外面,几乎碰不到什么人。从浦东到浦西,乘公交,过轮渡,十分不便。商店更少,甚至一包酱油也要到浦西买。“宁要浦西一张床,不要浦东一间房”,说明了当时浦东与浦西的巨大落差。现在浦东比浦西发展得还要好。以陆家嘴为代表的楼群,是新世纪上海的城市新坐标。作为一名上海人,我十分庆幸当时的选择。原文理学院教授吴旭光,北大毕业后分配到上海,住房十分困难,只能栖身姐姐家。改革开放后,自己的住房从不到8平米,到56平米,再到95平米,实现了三级跳。评上正教授后,还补差住房款6万多元。他十分感恩党和国家。退休后,退而不休,通过讲课、报告和上党课等形式,继续为学校、浦东和上海作贡献。他们的发言,使在场的人都感同身受。原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孙玉琴,为了参加座谈会,还专门写了发言稿。她以“我与上海的情缘”为题,分别从地缘、机缘、业缘和趣缘四个方面,回顾自己出生上海,5岁随父母去江西;十多年前,随着上海高教发展,作为人才引进到上海海事大学工作,从事旅游专业教学。退休后,又结合自己的兴趣,发挥自己的特长,在金桥公园社区,组织了老年合唱团,影响越来越大。继续发挥一个共产党员和一名大学教授的作用。大家对孙教授的上海情缘和退休后的多彩生活,报以热烈的掌声。92岁的原社科部副教授黄俊洪,以一名沧桑老人的身份,回顾了上海高教发展取得的成就,海事大学的发展变化。在为高等教育取得巨大成就而高兴的同时,也希望党和国家重视高教发展质量和人才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,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,早日予以解决。原外语学院院长左飙教授,用去国外多个国家讲学、学术交流和讲课的五个小故事,证明了改革开放以来上海的巨大影响力。他以生动的细节、形象的描绘和自豪的叙述,介绍了受到所到国家同行热情接待和十分重视的具体情节。左老师反复强调,这不仅是对个人的赞赏和认同,而是对他背后上海飞速发展的巨大影响的肯定和尊重!他的精彩发言,引起了大家的共鸣。原外语学院院长王菊泉、原老校管委会主任汪建平、原外语学院副教授范苗福、原管理学院总支书记谭就强等,也分别以自己的生活、专业和工作经历的变化,畅谈了上海巨变和与上海的情缘、机缘。
座谈会持续了两个小时,会议氛围始终热烈昂扬,情绪饱满。
座谈结束前,在原航海系总支副书记吴钟铮和谭就强老师的提议下,由孙玉琴老师指挥大家高唱《唱支山歌给党听》。深情激越的歌声,飞出了每个党员的心窝,回响在会议室的上空,把座谈会推向高潮。
退休党总支书记刘泽雨对座谈会作了简要的总结。
(撰文:刘泽雨 摄影:丁福生)
2019.5.24.